节日期间,青岛10家零售企业7天实现销售14.6亿元,同比增长16.8%;武汉商业社消品零售额约100亿元,同比增长18.3%;北京市130家重点商业企业实现销售71.6亿元,同比增长13.6%;四川省节日期间社消品零售额276亿元,同比增长18.5%。一些媒体根据中秋、国庆假期期间各地电子存包柜企业的销售数据做出了这一判断。不可否认,尽管经济减速,有些地区的零售企业在两节期间业绩仍有增长。
苏宁、国美在北京表现不错,但在其他地方却出现下滑,在厦门,两家企业“双节”的销售分别为4681万元和3367万元,同比下降了16.01%和18.44%。据称,苏宁、国美、大中在北京市场的节日销售额共超过20亿元――连受影响最严重的传统家电零售都表现不错,也难怪业界觉得形势开始变好。因为就在不久前,北京市商委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实体店客流明显下降,部分高端百货销售甚至出现负增长。
判断业绩是否真正增长,还要看这个月剩下的20多天以及未来几个月的数据,如果接下来仍在下滑,那只能表明这是节日期间的集中消费,并非持续回升。因为长假本就是个消费引擎,增长才属正常。与此同时,在CPI一直下行、民生商品价格却处于上升期时,老百姓消费支出增加,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获得的同等商品并没增多,也就是说,在扣除物价上涨、拧干商品提价和增加的各项运营成本的水份后,商家的实际增长率可能更低。况且,节日期间销售同比下降的地区和条码存包柜企业也不在少数。